在不屈不挠的革命时代结束后,历经风雨的开国元勋们离开了战场,投身于地方建设,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经过他们的努力,国家实现了快速发展,原本以为可以持续向前,然而特殊时期的到来却让许多革命先辈遭受了打击。不过,仍然有一些人没有沉沦,而是勇敢地与困难抗争,在一些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务中敢于发声,最终使得正确的意见得以顺利推行,改变了国家在某些方面的落后局面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勇于直面不公并提出意见的先驱者并不少。其中,开国上将叶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。他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,表现出了保护党和国家的勇气,令人十分钦佩。
今天,我们来探讨一下在特定时期,叶飞为何对王洪文的检讨保持坚定态度,结果让王洪文愤怒地拍桌子。这件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。
叶飞于1914年5月7日出生在菲律宾的华侨家庭,五岁时回到中国,随后在国内接受教育,吸收了先进的革命思想,最终加入了革命队伍。在接下来的岁月里,叶飞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勇气积极参与革命活动,期间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,成为了我军的一位重要将领。
自建国以来,叶飞先后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和福建省省长等重要职务,长期扎根于福建。在福建工作期间,他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。
在福建任职期间,叶飞带领全省的干部和人民,克服了各种挑战,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厦门海堤工程和鹰厦铁路的建设。这两项工程的成功实施,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,还促进了地区的发展。可以说,叶飞在福建的工作为福建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若没有他的付出,今天的福建将会大为不同。
在这一特殊时期,叶飞因拒绝妥协而遭受了六年的打击。在这段时间里,他的身心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。幸运的是,主席没有忽视这位重要的助手,最终解除了一切限制,恢复了他的自由,并作出指示,决定给予叶飞一个职位,任命他为交通部长。
,叶飞已有八年未参与工作,因此他非常渴望重返职场,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当得知这一安排后,叶飞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的决定,最终他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五任交通部长。
叶飞于1975年1月开始在交通部任职。彼时,交通部的状况相当糟糕,许多工作无人负责,且不少领导因各种原因被隔离审查或被迫站队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叶飞在简单完成工作交接后,便迅速投入到工作中。
他首先对各部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,随后又对所有干部进行了了解,在此过程中寻找切入点。很快,叶飞找到了突破口,决定从副部长彭德清入手,查看相关卷宗。在仔细检查后,他发现了这些卷宗中的漏洞,因此召集了负责审查的干部,要求他们重新进行审查。在叶飞的主持下,相关人员对卷宗进行了重新审查,迅速起草了新的卷宗,并提交给上级部门审批。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,彭德清得以平反,随后便恢复了工作。
在彭德清之后,叶飞处理了许多老干部的冤屈和冤案,帮助干部们恢复了名誉,增强了领导力量,各项工作也开始全面展开。
在叶飞担任交通部长之前,总理和邓小平都曾要求他加快远洋船队的建设。一次,叶飞在汇报工作时提到,国家的远洋运输船队当时只有400多万吨。
邓小平不断强调:“这实在太少了”,“这么少的船只怎么能承担外贸运输的责任呢?”接着,他清楚地表示:“租用外国船只,不仅会受制于别人,而且也太不划算。”
目前,我国的远洋船队需要达到1000万吨的规模,未来则需扩展至2000万吨到3000万吨,以满足外贸运输的需求。
在叶飞加入交通部后,提升中国远洋船队的总吨位成为了他面临的首要任务,而这个任务也显得相当复杂。复杂的原因在于,尽管特殊时期尚未彻底结束,仍有一些人试图对某些事务进行干预和评论。
根据常理,采购远洋船只和建立远洋船队应该是叶飞的主要职责,他只需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即可。
在这个时期,有人建议我们可以自己制造船只,但在当时这是不可行的。毕竟当时国内的造船技术十分落后,而且还需要建造军舰,因此,要想发展远洋船队,最有效的方式还是从国外购买船只。
不过,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佳,购船需要巨额资金,这笔资金从何而来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。此外,还有一个障碍,王洪文对购买外国船只进行了强烈的反对。在那个时期,叶飞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冒险的。
尽管面临重重压力,叶飞始终心系国家和人民,因此他迅速获取第一手信息,开始积极行动。很快,他发现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,欧美一些国家的船只价格处于低谷,这意味着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到优质船只。在这一过程中,叶飞还得知香港的银行有数百亿美元的闲置资金,正在寻找贷款对象,并且愿意支持他购船。于是,叶飞决定通过贷款的方式购船,确保不花费国家一分钱。
不久之后,叶飞将这一计划提交给上级部门,并迅速获得了批准。随后,他积极展开行动,联系了船舶领域的专家,组建了购船小组,为购船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安排。同时,他也将相关计划再次上报给上级部门,得到了快速批准。
不久后,购买船只的各项事务便相继展开。船只购买完成后,船员、船队和各种设备也迅速得到配置,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,成功购置了400万吨的船舶。
然而,在这个关键的时刻,一个无情的事实撕裂了原本宁静的局面。
1976年3月20日,叶飞接到来自上级的电话,通知他们停止购船。这一消息让叶飞心中感到复杂,他意识到必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,才能推动事情的持续发展。
总理的去世使得原本紧绷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,这让叶飞感到十分焦虑,但他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。妻子理解他的艰辛,便劝告叶飞专注于自己的工作。
妻子的提醒并不算什么大问题,毕竟在这个特殊时期,风潮依然盛行。叶飞所负责的交通部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影响,因此确保交通部不再受到干扰是他最重要的任务。
1976年7月9日,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。在会议之前,王洪文等人对一些老干部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批评。叶飞所主持的交通部因贷款购船而遭到批评,认为其崇尚外国、不爱国,并被要求进行自我检讨。
叶飞对此非常愤怒:“关于购买船只的问题,无法进行检查。购买船只是中央领导指示的,是中央做出的决定,怎么能进行检查呢?”
他继续说:“这个问题不应在计划工作座谈会上提及,若要讨论,应该去政治局。政治局做出的决定,我们没有权力去质疑。”
叶飞激动得站起身来,重重地拍打着桌子,坚定地说道:
“我是部长,重大事务由我来承担,责任该由我来负,你们为何如此慌张?顶多就是一死。经历了几十年的革命,不能因为我一时之死而让后人指责!”
总而言之,对于这样的事情,我们要反思,却又不能全盘检讨!至于我,宁愿被杀也不愿意反思!
王洪文在听了叶飞的发言后怒火中烧,拍桌而起,愤然离去,并放出狠话。次日,他在报纸上对叶飞的各项批评进行持续攻击。然而,叶飞对此毫不在意,因为他只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祖国的远洋事业中,对那些批评既没有时间,也无意回应,更不想写任何检讨。
随后,叶飞将军继续为我国的远洋和交通事业努力奋斗,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我们的发展道路。
1999年4月18日,叶飞上将于北京去世,享年85岁。
今天,我们能够享受幸福和谐的生活,得益于无数先人的辛勤奋斗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铭记历史,铭刻前辈的成就,让他们的精神世代相传。
#图文打卡贺新春#